上海研究生教育
第二届“985”一期(C9)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 2011-06-29   浏览次数: 2408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的精神,第二届“985”一期(C9)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于2010年12月28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九所签约的重点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培养处)主任(处长),以及应邀出席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文理医处唐继卫处长、部分管理专家、学者等共计20余位代表与会。会议有三个主要议题:(1)结合“985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新内涵的实施,探讨如何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交流和讨论政治理论和外国语等公共课程的改革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加强和重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3)探讨当前遇到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中外合作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复旦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金力教授和复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教授、副院长汪玲教授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见解。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朱俏逍先生与会,会议由东道主复旦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廖文武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金力教授首先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在贯彻《国家规划纲要》的时代背景和C9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框架下举行这样的会议,非常及时和有意义。当前各高校正在筹划和制订“985工程”三期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并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以立足于国内培养创新人才为主。但是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基本是在30年前建立,并慢慢改变的,科研水平仍然普遍偏低,与国际层面进行比较,创新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没有很好的土壤、环境和机制支撑。所以,他强调,要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营造适合于创新人才发展的最佳环境是关键。在学校里,不完全是你给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他的能力。好的环境是个人成功的一半。期望通过大家的研讨,把我国研究生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并预祝本次会议获得成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文理医处唐继卫处长,则对会议探讨如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所列的3个主题都觉得非常重要。如今全国每年招收研究生约56万人(含博士生6万人),社会各界对质量问题有些微词,现在国家正在不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就是对社会非议的积极回应,但是,如何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是很值得探讨的。他以自身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多年的经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概念提出了“能否将拔尖和创新连起来使用仍值得商榷,创新人才培养提法可以,但加了拔尖二字有点别扭”等看法。他强调在国家、社会、高校层面都应创造人才培养的沃土,国家将继续努力推进研究生资助体系建立与完善,使有培养潜质的研究生安心地留在学校学习;要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和规范导师授课;强化博士生的科研创新和能力培育;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面;总结提升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人才培养管理的统筹权等。希望C9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在这些方面发挥引领与带头作用。
        复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教授的发言,首先引用专家对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常提到的话语,指出“何时研究生院开会讨论的不是招生、学位论文评审,而是关于培养问题,能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环节上,研究生院工作就算做在点子上了”,这话道出了与会的各校培养办主任们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者的心声。说起研究生培养工作,我国研究生教育经30多年的迅速发展与变化,现正处在调整和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适应国内外的科技和人才竞争,他结合本校过去的实践和未来展望谈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指的主要是博士生的培养,如何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较好的办法是“实行长学制培养,同时配以分流和淘汰”的质量保障机制;培养过程要注重分类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优秀率;要做好政治理论课和外国语课等公共课程的改革,及时调整和修订培养方案;要重视做好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放权给基层院系和导师。期待经过大家的交流和切磋,提出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的更多思考和有效途径。
与会者围绕会议议题,并结合各校的实际及特点,面对当前工作的现状与挑战,通过认真地交流和深入探究,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会议一致认为,谋划和制订好“985工程”三期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新内涵;顶层设计好学术学位类型与专业学位类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积极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规范教师授课质量,以及优化资源共享;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监督和评估;强化在校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以及在校研究生的国内外联合培养等是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尤其是要及时调整和修订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大环境,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会议在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及复旦大学有关主管领导支持下,在9校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其成果将对今后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和走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经协商,最后决定下一次会议将于2011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